在开拓中前行,在奋进中收获
在天马故都,有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小学——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这里,一群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小语人,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教室、孩子们当中……备课、上课、研课、研修……乐此不疲。他们就是陇原名师王新民小学语文工作室的成员们。六年多来,工作室成员在首席导师王新民的带领下,努力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创造条件,认真履职,为工作室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1.组建专业团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和培养方案
图片
王新民工作室开班仪式
该工作室的一、二级工作室共有8名导师。首席导师为陇原名师、特级教师王新民;本土导师5名,他们是甘肃省特级教师王泽才、甘肃省学科带头人李延海、甘肃省骨干教师冯玉朝、甘南州优秀教师王建朝、甘南州教学能手程远瑛;省级专家为教育学博士、甘肃省教科院教研员王毓新。设助教4名,由甘肃省、武威市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和甘肃省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得者担任。共遴选成员50名,其中一级工作室30名,二级工作室20名。制订了工作室实施方案、学员遴选办法、三年工作规划等活动方案,加强对工作室的管理。
2. 确定发展目标,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步骤和途径
该工作室提出了成员专业发展目标,即争做具有“高尚师魂、丰厚底蕴、灵动智慧、不竭创造力、较强研究力、广阔视野”的教师;提出“定规划、勤读书、乐教学、细品评、善研究、开视野、跟好岗”的成长途径;以“求真语文”为核心理念,着力打造“务实求真”高效课堂,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
3. 建设网站、QQ群,实现网上交流共享
两级工作室成员结成教师研修共同体,通过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共同开展研修活动。2015年,该工作室被确定为教育部国培计划高端研修小学语文工作坊,王新民、李延海、王毓新为工作坊坊主。三位坊主严格依照国家级专家指导要求,按时组织学员开展研修活动,督促学员完成线上、线下的各项研修任务。工作坊研修活动分为启动与热身、测评与诊断、模仿与研习、打磨与展示、总结与推广、反思与迭代等阶段。网络研修任务明确,目标清晰。每个研修阶段均落实好七个方面:研修主题、具体时段、阶段目标、学员研修内容、研修活动安排、课程与资源支持、各方(主持人、专家团队、项目组、学员)职责。
在坊主主持下,学员们在QQ群内热烈研讨。话题涉及文本解读、教学内容选择、有效教学框架建构、教师课堂的表现欲、积极的评价用语等。通过一年培训,340多名学员通过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办考核拿到合格证的占99%,50名学员被评为优秀学员,王新民工作坊被评为优秀工作坊,王新民被评为优秀工作坊主持人。王新民工作坊研修成绩名列全国前列,为甘肃省争得荣誉。
二、主动探索,先学先行,着力培养青年教师
1.创造条件,带领学员参加跟岗研修活动
该工作室组织了“走进名校,走近名师”跟岗研修活动,成员先后走进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广州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南京长江路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学习,拓宽了学员视野。同时,还借助甘肃省“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实践研修项目基地校的平台,组织学员跟岗研修。2015年12月,来自定西市、武威市三县一区的24名乡村骨干教师和王新民工作坊的17名组长走进武师附小,参加了为期9天的甘肃省“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实践研修项目基地校跟岗研修。该工作室与武师附小联动,为学员安排了通识培训、骨干教师公开课、参与式评课、陇原名师专题讲座、全国知名专家成都草堂小学校长蓝继红报告等丰富的跟岗研修内容,对学员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实战研训,让广大学员在实战中磨砺了自己。
2. 互联互动,与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名校长、名师积极联动
几年来,他们先后邀请全国知名校长樊瑞、蓝继红,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肖川,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等专家名师走进工作室培训学员。坊主王新民、李延海、王毓新参加了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2015年小学语文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坊主培训。组织陶晓红等10名成员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全国第五届群文阅读观摩研讨会,组织黄小红等4名成员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语文教师大讲堂培训。
同时,还注重加强两级工作室基地校联动。每次培训,都借助武师附小百年名校的优势,邀请二级工作室基地校——甘南州舟曲县二小派教师代表参加培训,邀请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及凉州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派骨干教师参加活动,扩大培训的辐射面,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教师享受到培训效益。
3. 精心策划,扎实开展“青蓝工程”导师献课、徒弟汇报课活动
该工作室每学年都会为刚入职的教师和工作室骨干成员举行拜师结对仪式,组织 “青蓝工程”导师献课与徒弟汇报课活动。如2020年助教石秀兰、史剑敏、黄小红奉献了充分体现工作室“求真语文”核心理念的导师示范课,对青年教师起到了示范带头、专业引领作用,10多名学员的汇报课展现了青年教师的风采,也为常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4.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在实战中磨砺提升专业素养
该工作室和武师附小联合,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高效课堂大比武活动。参加大比武的老师及工作室学员在研读教材、设计方案、白板演练、上课展示、说课反思、互动评课、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校本培训中实实在在经历了化蛹为蝶的过程。这些教研活动立足课堂,学员在互听、互评、互鉴、互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比武优秀的学员被推荐到武威市参加高效课堂技能大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 积极承办各级大型教研活动,加强区域教育研讨
2019年10月9日至10日,第四届“京沪陇名师面对面”主题教研活动在武师附小举行,甘肃省教科院院长靳建设、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等莅临指导。来自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的教师与工作室骨干教师同台献课,甘肃省各市州300余名教师与武师附小全体教师一起参加观摩培训。2020年12月28日,甘肃省少数民族优秀教师能力提升暨陇原名师王新民小学语文工作室主题研修活动在舟曲县二小举行。两次大型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促成了工作室成员与名师专家面对面研讨,提升了工作室知名度,促进了教师的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意识,对甘肃省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做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
三、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助力全省教师专业发展
图片
求真追梦,成就未来
回望过去走过的路,该工作室的同仁们深感在科研中获得了专业成长,在反思中实现了自我超越,实现了共同愿景,收获了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幸福。
首席导师王新民带领成员辛勤编著的《教育 求真留痕》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该工作室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该书视点多元,材料丰富,案例典型,奉献的是王新民老师多年教育教学中最精彩的探索、最深刻的感悟,集中体现了他对“求真”教育的理解与思考。一篇篇教育叙事、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科研成果、培训感悟,一篇篇兴怀感世的诗歌、散文,展示的是活生生的教育实践经验,展现的是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是王新民和他所领导的陇原名师小学语文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智慧和教学心血的结晶。
“仰望着天空,我们快乐起飞,守护属于童年才有的纯粹。一路上梦想都开成花蕾……”下一步,他们将致力发展共同体建设,联合该工作室所有成员及区域中的优秀青年教师,围绕陇原名师工作室总体目标,遵循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有效推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努力提炼出具有地域色彩和个性风格的教育教学品牌,为全省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出新的贡献。
【主要成果概述】
一、著作出版
1.王新民出版专著《教育 求真留痕》(光明日报出版社)。
2.王新民主编《小学生健康安全教育读本》(甘肃人民出版社),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作文》三年级上、下册,《同步阅读作文》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册(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教育论文、课例等发表、获奖
200多篇论文、课例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甘肃教育》等报刊,90多件论文、微课获武威市、甘肃省及以上级别奖励。
三、竞赛获奖
1.王新民《一夜的工作》在甘肃省语文课堂教学现场比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并获全国一等奖,《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获甘肃省教学模式一等奖。
2. 2014——2020年,工作室 40多名学员在省、市、县级教学比赛中获奖,33堂课获得甘肃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二等奖,8节微课获甘肃省首届微课大赛一、二等奖。
四、课题研究结题、获奖
1.王新民主持完成甘肃省课题“以导学为核心,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非正式评价的模式研究”,获甘肃省第七届、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2.导师李延海主持完成的甘肃省课题“引导学生做语文学习主人的方法与导学模式研究”“中学语文学习自助管理与评价研究”获甘肃省第六、八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参与完成的课题“中小学心理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研究”获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3.石秀兰等成员主持、参与完成甘肃省课题研究15项、武威市课题8项。
【团队骨干名录】
石秀兰 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高级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金钥匙”导师团导师。主持完成甘肃省课题“小学语文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课例《父亲的菜园》获甘肃省骨干教师献课一等奖,《搭石》获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精品课程。获甘肃省“园丁奖”。
李秀娟 甘南州舟曲县二小教师,高级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课例《老山界》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州级一等奖,《怀念母亲》在甘肃省中小学群文阅读实验推广研究项目阶段成果征集活动中获二等奖。获甘南州“园丁奖”,被评为甘肃省优秀辅导员。
齐典洲 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武威市学科带头人。《小学生作文批改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等两篇论文发表在《甘肃教育》。参与完成“小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的分析与研究”等3项甘肃省课题。被评为甘肃省优秀辅导员。
黄小红 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高级教师,武威市优秀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金钥匙”导师团导师。荣获甘肃省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课例《棉花姑娘》获录像课评比全国一等奖。
史剑敏 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高级教师,武威市骨干教师。《“快乐作文”的激趣方法》等论文发表在《甘肃教育》等期刊。获甘肃省语文教学现场大赛一等奖。
陈淼桃 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武威市骨干教师。课例《习作》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省级一等奖,获甘肃省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被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武威市优秀班主任。
王立婷 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获甘肃省第六届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全能项)一等奖。所带班级“蜜蜂中队”被教育部、团中央命名为全国优秀中队。被评为甘肃省优秀辅导员。
杨怀兰 天祝县城关小学教师,高级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等论文发表在《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等期刊。主持完成甘肃省课题“打破课堂沉默策略研究”“小学生个性化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李晓琴 武威市民勤县新民小学教师。课例《祖国有多大》获第十九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基础教育三等奖,微课《文言文翻译“四字口诀”》获甘肃省二等奖。获甘肃省“三字一话”比赛一等奖、武威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谢雅倩 甘南州舟曲县二小教师,甘南州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例《小鹿的玫瑰花》在“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评州级优质课。被评为甘南州“四方公认”优秀教师,舟曲县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
张武杰 凉州区发展街小学教师。获甘肃省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课例《三个儿子》《语文园地二—习作》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省级二等奖,微课《学写提示语》获甘肃省二等奖。获凉州区“园丁奖”,被评为凉州区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