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翔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于2024年初,在星光教育集团的统一筹划下,星光教育集团总校长瞿拥军为工作室发展作方向引领、学校德育团队做资源支持。两年来,“荣翔班主任工作室”全体成员团结一心,不懈努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一个立足于本校、辐射于周边,扎实于理论、践行于实践、致力于品牌的班主任团队正在逐渐形成。
一、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开展班主任工作系统研究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班主任队伍,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迫切需要。星光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让星光洒满所有童年”的办学理念,将文化育人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结合星光教育的自身特色,经过16年的德育实践,逐步形成了“润心美行”的德育理念。“润心美行”寓意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沁润,润泽童心,美好品行。鲁洁先生说:“教育要触及人的心灵,使人在心灵层面发生变化,只有创设心灵沟通和碰撞的平台,才能使心与心相遇,用心灵滋养心灵,用美好浸润美好。”
美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美的教育是最合规律,最为和谐,最有利于人的发展和成长的。荣翔工作室秉承“润心美行”的德育理念,提出“润心美行,寓美立德”的愿景,用“润美教育”润泽儿童心灵,以班级常规管理研究为基础,开展班会研究、德育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润美校本课程研究和德育课题研究。通过激发工作室每一个成员的内驱力,探索班主任的核心力,点燃班主任的生命力,最终实现“让星光洒满所有童年”。努力让工作室成为班主任思想融汇的“场域”、班主任培育的“摇篮”和班主任资源辐射的“中心”。
二、以促进成长为目标,谋划研修成员专业性发展
荣翔班主任工作室成立后,制定了工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了“打造优秀班主任团队,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辐射型的专业组织”的发展方向。
全体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工作室五年工作规划,并拟定了两项成长计划:
工作室学员群体修炼十大行动:(1) 扎实开展阅读活动(2) 坚持多种模式日常研修(3) 建设德育课程资源库(4) 实施师生共读计划(5) 探索工作室亲子教育(6) 实现师生共写日志周记(7) 培养特色项目团队名师(8) 完成科研课题申报(9) 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合作 (10) 搭建工作室媒体平台
工作室学员个体精进“十项功课”:(1) 每日两课:30分钟听书/阅读、30分钟运动(2) 每天找一位学生聊天(3) 每星期写一篇教育随笔(4) 每学期写一篇德育论文(获奖或发表)(5) 每学期至少读三本专业书籍(6) 每学期听一次专家讲座(7) 每学期看一个教育影视作品(8) 每学期做一次文化旅行(9) 每一年上一次班会、道法课、或者讲座 (10) 每三年完成一个科研课题
为了保证工作室工作有序、运转高效,工作室成员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包括:对外联络,内部联络,团队熔炼;工作室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日常管理;资料搜集、整理、分类;照相、摄像等。
三、以系列主题为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
工作室聘请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教研员罗茜、巴南区德育教研员周小均为导师,引领工作室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借力重庆市教育学会班主任专委会、德育专委会等学术平台,积极参与主题研修。工作室还加入了江北区德育教研联盟,跨区域走进学校,参与学术交流、参与班会课研讨,成员们分别走进江北区新村小学、华新实验小学、米亭子小学、蜀都小学、钢锋小学、两江新区金渝学校、金山小学、星湖小学、童心小学……每月一次工作室例会,两月一次跨区域研修,每学期每个成员承担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核心专业能力。
以赛促研,坚持“五个一”,即每年一次班主任工作论坛、一次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次主题班会比赛、一月一次工作室研讨、一年一次星光德育年会,引导班主任夯实常规、发掘特色、潜心研究。
成立项目课程小组,每个成员承担相应项目课程研发,专人负责。项目课程有:班级常规课程、品格教育课程、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主题班(队)会课程、家校共育课程、融合教育课程。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学习、研修、实践、培训、比赛、研发等活动,提高工作室成员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使学员成为为人师表的楷模、班级管理的能手、教育科研的先锋,努力使工作室成为名班主任的“孵化器”和青年班主任成长的“加速器”。
以专题研究为抓手,形成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主持人荣翔老师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一起以专题研究为抓手,共同做课题研究,形成了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工作室成员先后参与了2019年重庆市评估院科研课题:《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已结题。2019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城市小学“633”品格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正式立项,目前在研中。2020年,我校《“爱融星光”——基于家校共育的星光融合教育》,获得两江新区中小学德育品牌。《思政铸魂育新人 星光实践润童心》获得两江新区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典型案例一等奖。工作室成员通过课题研究和德育品牌的创建,形成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专业著作。工作室主持人先后在全国在国家省市级开展专题讲座30余次,公开发表班主任研究类文章30余篇,工作室其它成员国家级获奖论文多达20余篇,市级获奖论文30余篇,区级获奖论文10余篇,专著或论文发表10余次,教学比赛获奖10余次。
五、以专业引领为途径,发挥区域的示范辐射作用
两年来,工作室核心成员受邀做专题报告和示范课30余场,在重庆小学班主任工作和研究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力。其中,工作室主持人荣翔受邀在全国做公益直播课近10次,受邀在重庆市新时代班主任研讨会、云南省2023年国培计划“一对一帮扶培训项目”名班主任能力提升研修班作专题授课、重庆市巴南区、潼南区新进教师培训作专题讲座,在重庆市沙坪坝树人小学、南开两江中学、行远育才学校、星湖学校等10余所学校作专题讲座。工作室其它成员校级以上培训讲座20余场,上示范课15次。作为一个校本团队,其成长历程和研修模式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工作室以专业引领为途径,发挥区域的示范辐射作用。
工作室以成果为导向,在专业的团队引领下,在丰富的活动开展中,所有成员自动自觉,潜心业务钻研,追求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