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省属中小学幼儿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等要求,经研究,决定实施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省双名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养目标与任务
适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培养造就一批努力践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教师校(园)长。完善省市县校协同的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环境,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2025年,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及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分批次分学段分学科(领域)对160名教师、80名校(园)长进行为期两年的集中培养,帮助教师校长进一步凝练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办学治校能力,支持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教师校长发展。
二、培养对象与条件
培养对象为我省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和校(园)长,以及教师进修院校、教研机构等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并指导一线实践的教研员,教龄达10年以上,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良好的师德师风。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坚定的教育理想、深厚的教育情怀、高尚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或办学治校业绩突出,育人成效显著,深受学生喜爱。
(二)优良的业务素养。长期在基础教育一线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和学校管理工作,初步形成教育教学和办学治校的理念和风格,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强,教科研成果显著,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
(三)较强的协作能力。有大局意识,团队领导和协调能力突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能够带领教学、教研团队在培养周期内完成相关教育教学研究任务并产出相应成果。
(四)相应的资格条件。原则上应为设区市级名师名校长、市级(含)以上学科教学带头人等。同时,具有正高级教师职称或具有特级教师称号、或具有副高级教师职称且拥有博士学历,或具有副高级教师职称且获省级教学成果、教学比赛一等奖(含)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73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校长担任正职时间累计3年以上。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或政府奖励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三、培养内容与方式
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与个性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综合采用集中研训、导师指导、实践学习、任务驱动等培养方式,将数字化融入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提升培养质效。
(一)基地培养。培养基地承担名师名校长培养的主要任务,为每位培养对象制定系统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配备理论和实践双导师,搭建深度研修、思想引领和实践创新的平台。基地每年组织学员开展累计不少于30天的集中深度研学,线上线下结合指导培养对象针对基础教育改革、教书育人实践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通过专题研讨交流、课题研究、论坛等,凝练教育理念、教学风格。省教育厅会同培养基地设置课题任务,由培养对象主持研究并产出成果和资源。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我省教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工作室建设。工作室建设是实践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培养对象与区域内教师校长团队合作、共同发展的载体。全省组建240个工作室(线下+线上),由培养对象担任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带领区域内教师校长开展教研活动、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校本研修、资源研发等,带动区域内教师校长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室设在培养对象所在学校,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培养对象所在学校建设和管理,培养基地提供专业指导。工作室成员遴选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需求、年龄层次等因素,青年教师应占一定比例。
(三)教育帮扶。承担教育帮扶任务是培养的重要内容,组织培养对象担任省级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开展送培下乡等活动。支持培养对象进行教育帮扶式的行动学习,通过专业指导、示范教学、跨区域研修等多种方式支持乡村教育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县建立实践点,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吸纳实践点的教师校长参加工作室,通过驻校支教、线上联合教研、课题共研等方式,支持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助力培养对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厚植教育情怀。
四、组织管理与考核
省教育厅负责“省双名计划”的组织实施和统筹管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要有规划地开展市、县名师名校长等培养工作,加强与“省双名计划”衔接,做好“省双名计划”培养对象及其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并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组织推荐。“省双名计划”按照个人申请、所在学校和市级推荐、省级确认的方式产生。要严格按照条件和程序选好培养对象,把好政治关、质量关,真正遴选出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怀、发展潜力的教师和校长。
(二)考核管理。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培养基地加强对培养对象的管理,对研修过程实行动态调控和监督。培养对象要明确研修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见附件1)。培养期满,由培养基地对培养对象的学习研修、专业发展和作用发挥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考核合格的由培养基地颁发结业证书。
(三)退出机制。培养对象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行为,或非组织原因脱离教师(教研)、校长岗位的,或调离基础教育学校的,或跨省调动工作的,或不能按时完成学习研修任务的,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省教育厅备案,予以退出“省双名计划”。
(四)经费保障。省教育厅在省级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中安排“省双名计划”培养经费。培养经费应专款专用,按照《福建省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财务规定,专项用于与培养计划相关的项目活动和管理工作。
五、第一批培养对象遴选工作
“省双名计划”分两批进行,2023年启动第一批培养工作。
(一)名额分配。共推荐名校长培养对象50名、名师培养对象100名,具体名额分配见附件2。各地推荐人选应尽量覆盖各学段,适当扶持薄弱短缺学科和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领域。
(二)遴选推荐。各地要认真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校长积极参与,经个人申请、所在学校推荐、市级审核后汇总报送省教育厅。各地应对推荐对象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切实把好推荐人选的政治关和师德关。省教育厅将择优遴选,确定第一批培养对象。
(三)材料报送。请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和省属中小学、幼儿园于2023年12月31日前将推荐人选汇总表(见附件3)、推荐人选申报表(附件4)等纸质版(加盖公章)报送至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相关材料电子版报送至电子邮箱jytjsc@fjsjyt.cn。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张鑫,0591-87091232,13015789895。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62号。
附件:1.培养对象结业考核任务清单及要求
2.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2023—2025)第一批推荐名额分配表
3.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2023—2025)推荐对象汇总表
4.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2023—2025)推荐对象申报表
福建省教育厅
2023年12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培养对象结业考核任务清单及要求
培养对象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在集中培养期间应完成以下结业考核任务:
一、专业发展任务考核
1.一本个人专著。公开出版凸显教育教学专长和风格的专著或形成成熟的书稿。
2.一项课题研究。完成一项定向课题研究任务,形成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和成果。
3.一篇期刊论文。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实际,撰写至少1篇与定向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并在专业期刊发表。
4.一场学术报告。在省级以上高水平学术会议或论坛至少作一场学术报告。
5.一份专业发展报告。培养周期届满时,形成总结性的专业发展报告。
以上5项任务中,至少完成3项,其中课题研究、专业发展报告为必选项。
二、作用发挥考核
1.一个优秀团队。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引入优秀教师和校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带动一批教师成长发展。
2.一项教育帮扶。通过对口支援、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参与教育帮扶活动,积极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一批数字资源。工作室生成一批与课题研究相关或涵盖本学科教学主要内容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优质课例不少于20课时、培训课程不少于20学时和提炼1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等。
文章发布排名
- 272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103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6篇5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51篇6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 47篇7李建华名校长工作室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