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新闻

西南政法大学:以名师工作室引领大中小学培育家国情怀一体化

来源:日期:2024/3/19 16:25:16
分享到:

编者按:

今年3月18日,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5周年的日子。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学校思政课举足轻重。

5年来,全市教育系统牢记嘱托,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路径,不断完善“大思政课”铸魂育人体系,立足优势学科和校本特色,初步构建了大中小各学段纵向有机衔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学校与社会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为此,华龙网联动市教委共同推出《新时代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庆实践》系列报道,聚焦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生动实践。

华龙网讯 “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赋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新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家国情怀培育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并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家国情怀培育,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实践探索路径。

以问题为导向

构建商爱玲名师工作室“一轴二化N式”育人体系

当前,推进大中小学思想课一体化建设,重在通过弥合现有思政教育在不同学段衔接性、贯通性的不足,理顺高低学阶思政课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等关键因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铸魂育人效用。亟须从夯实理论基础、协同并畅通教育渠道、汇聚最大合力和构建多维立体联动机制等方面着力。

西南政法大学关照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以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为目标,旨在构建并实施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以“培育家国情怀”为主题和主线,发挥名师工作室在人才资源、教研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培育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商爱玲名师工作室为轴心,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形成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大中小思政教师+”育人共同体;依托课题研究机制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中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贯穿、螺旋式进阶的方案:通过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能力;通过雏鹰计划等项目,构建一体化的育人平台实施育人方案;通过实施各学段参与-体验教学,增强一体化育人实效;通过课题结项和验收,建立精准协同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而检验一体化的实效性。由此,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形成以名师工作室为轴心,建立横“联”纵“链”,实现大中小思政课教学“贯通一体化”、全方位大思政教育“多元一体化”,多措并举的“一轴二化N式”育人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式发展,增强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

以五大维度为抓手

破解制约一体化实践落实落细的主要障碍

实现大中小学思想课一体化的难点在于:有效疏通思政课在不同学段衔接性、贯通性不足这一堵点,破解制约一体化实践落实落细的主要障碍。

为此,西南政法大学以商爱玲名师工作室为“轴心”,构建“一体化思政课教师+”师资发展共同体和课程育人共同体,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跨学段培训、交流、学习平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名师示范、专题培训,增强教师开展一体化育人的自觉意识,提升各学段教师一体化育人的能力。

IMG_256
商爱玲教授进行思政课教师培训

依托课题项目,细化不同学段目标,推动一体化交流联动,推进“一体化”落地。依托课题项目凝练教学目标、统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明确大中小学衔接进阶教学内容体系,既保持各学段的梯度得当,又实现全学段的螺旋上升。通过名师工作室开展有关家国情怀理论和教研课题研究,着眼“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思政教育总体目标,细化不同学段层级分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的培养家国情怀目标,即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以培养感性认识为主,启蒙爱国认知,培育爱国之情;中学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深化情理交融,明晰爱国之理;大学阶段开展理论学习,强化信仰塑造。稳固价值观,坚定强国之志。

通过设立各学段的研究课题或比赛的大中小学教师“双主持人”或“多主持人”,推动和建立科研合作机制、一体化实践平台,实现了培育家国情怀一体化方案的落地落细。

以“培育家国情怀”为主题主线,实施大中小思政课教学“贯通一体化”。以“培育家国情怀”为主题主线,探索思政课教学的贯通一体化,引导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四个自信,肩负时代责任。

运用“大思政”理念,基于各学段特点实施“观”“听”“讲”“读”“创”“行”选择性参与-体验式的教学模式。遵循“大思政”理念,构建并实施“观”“听”“讲”“读”“创”“行”选择性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针对各学段的学情、目标层次,引导学生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推动教育教学从感知走向体验、从知识体系升华为价值体系,实现知行合一,把“明理、共情、弘文、力行”融为一体。

在小学阶段:利用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指导西政附小开展“神圣的国旗”故事会、“美丽的祖国”展览、“传统的文化”欣赏等。指导小学生参加比赛类的体验活动,参加渝北区“永远跟党走”国防军事模型设计比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宣讲“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

在中学阶段,指导渝北中学的学生收集革命烈士王朴和金永华的资料并进行研讨;组织参观红色基地,撰写观后感;赏析电影《建党伟业》;组织学生观察社会——“我眼中的中国发展变化”。开展专题讲座,并联动现实问题进行研讨,如“共产党的原生态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个人感知和国家的发展之间存在一些偏差?——从一篇高考零分作文说起”。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研究,并在班级宣讲研究心得;指导做问卷调查《新时代中学生的英雄观研究——基于重庆市渝北中学学生的调查》,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微信图片_20230910131807
王瑞庆老师带渝北中学“雏鹰计划”项目组参加论坛

在大学阶段,在问题导向下的专题教学的基础上,每学期结合党和国家在该年度举行的重大纪念、庆祝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由“观”“听”“讲”“读”“创”“行”五个模块所组成的“五个一”参与—体验式主题实践教学活动。把“明理、共情、弘文、力行”融为一体,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在明理上,深刻把握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源流和内涵;在共情上,涵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在弘文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营造和文化浸润;在力行上,推动爱国精神转化为强国报国的自觉行动。

如组织开展“爱国·铸魂·筑梦”“战疫中的我和我的家乡”“百年恰是风华正茂”“8分钟红耀毓秀湖·谁是最可敬可爱的人”等主题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看一部红色电影完成一篇观后感、听一场有关家国情怀的讲座、读一本有关家国情怀的书籍、创作一个微视频、进行一次参观考察,覆盖所有本科生。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教育“多元一体化”。运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共育,突破时空界限,推进育人主体、场景以及考评体系多元化和全程化,融思政课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为一体,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最终实现教育结构上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

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效性

五年来,西南政法大学一是以名师工作室为轴心驱动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引领形成了“导向明”“力量大”“场域通”的协同育人新格局。二是以培养家国情怀为主题主线的教学贯通一体化实现大中小各学段教学内容的螺旋递进、人才培养针对性、连续性与递进性的统一。三是依托项目合作拓展和融通了教学平台,建立了协同机制,形成了多元教育平台协同联动的育人路径。四是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推动各学段思政课从单兵突进转向多门课程贯通、多元共育,从注重知识、理论灌输向注重情怀培育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理论的“权威者”向激发学生情怀的“引导者”转变,学生行为从被动接受消极应付到主动探求积极行动转变。

提升了商爱玲名师工作室的教学科研成绩。商爱玲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奖、重庆市名师工作室。重庆市高校思政课“名师示范课堂”、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西南政法大学优秀精彩一课奖、微课比赛奖、精彩教案奖等,被评为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付敏获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西南政法大学首届“荆楚育人奖”。王瑞庆获“西政好老师”称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三维多元模块化教学模式》荣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培育家国情怀 坚定文化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二化三式”育人体系》荣获西南政法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团队共产生“ 西政好老师 ”6 人,“柯泰育人奖 ”“ 荆楚育人 奖 ”等 4 人,省部级教学竞赛奖 10 余项。获得2019 年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家国情怀培育导师团队》、2022年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庆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项目《培育中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意识视阈下的“四史”教育实效性研究》等20余项教研课题。

公开发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思考》等教研论文30余篇,出版教研专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方法论》。近5年团队所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有23人主持重庆市级科研项目,56人主持校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7篇,市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3篇,校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12篇。

提升了一体化教学效果。西政附小的小学生获得2022年“永远跟党走”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国防军事模型设计比赛小学组二等奖,2023年《第十四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中重庆赛区的一等奖。获得2022年第二届重庆市科幻作文大赛三等奖,其中,西政附小教师颜宏斌荣获优秀指导教师。

渝北中学做的《新时代中学生的英雄观研究——基于重庆市渝北中学学生的调查》获得2022年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行为和社会科学)渝北区二等奖,其中,获奖指导教师为渝北中学郭峰、鄢庭利、钟玲。(钟玲荣获重庆市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多次获评为国家级、重庆市、渝北区先进个人、创新型教师;主研多项课题,获评教育部教育科研优秀教师。)

西政学生雷霞、唐筱秋等多人参与录制的中国青年家国情怀故事系列微视频在《重庆日报》“理响青年”展播,并被中青校媒、微信高校等转播;陈姗姗在西政主办的“学习新思想,建设新重庆,强国伴我行”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奖。(作者:商爱玲 付敏 王瑞庆 程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