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扎染技法》培训心得体会
参与幼儿园扎染技法培训,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门充满温度的手工技艺,更让我对“非遗文化如何走进幼儿课堂”有了沉浸式的思考,收获了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的双重启发。
培训中,最直观的收获是掌握了适配幼儿的扎染实操技巧。不同于成人扎染对复杂纹样的追求,老师重点讲解了“折叠扎”“点扎”“夹扎”等简易方法——用小手就能完成的对角折叠、用皮筋轻松捆出的圆点、用木夹固定出的直线纹路,既降低了操作难度,又能让孩子体验“创作的掌控感”。同时,我也学到了关键的教学细节:选择无毒无味的植物染料,将染料分装在浅口小碟中方便孩子蘸取;提前准备好围裙、手套和湿巾,培养孩子的安全与卫生意识;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孩子“不追求完美”,因为每一块布料在拆开时呈现的独特纹路,都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惊喜时刻”。
更深刻的感悟来自对扎染教育价值的重新认知。原本以为扎染只是“动手玩颜色”,但培训案例让我发现,它藏着多维度的教育契机:折叠布料时能感知“对称”“图形”,是潜移默化的数学启蒙;观察染料晕染时能发现“蓝色+黄色变成绿色”,是生动的科学探索;完成作品后向同伴介绍“我的花纹像小云朵”,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而等待染料晾干、耐心拆皮筋的过程,更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耐心。这让我明白,好的幼儿手工活动,从来不是“教孩子做什么”,而是“陪孩子发现什么”。
这次培训也为我的后续教学指明了方向。未来,我计划将扎染融入主题课程:在“春天”主题中,让孩子扎染花朵纹样的手帕;在“感恩”主题中,制作扎染小书包送给家人;还可以结合绘本故事,让孩子为角色设计扎染服饰。同时,我会把扎染过程中的“小意外”转化为教学资源——比如染料晕染超出预期,就引导孩子观察“这像什么”,让每一次创作都成为孩子表达自我的窗口。
扎染的魅力,在于它让传统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可玩。作为幼儿教师,我会带着这次培训的收获,把这份“指尖上的美好”带进课堂,让孩子在一针一线、一染一晾中,感受传统之美,收获成长之力。
方正县城北幼教中心
2025年11月17日
文章发布排名
- 283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108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6篇5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52篇6李建华名校长工作室
- 51篇7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