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25年广东省中山市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教材培训活动随笔
初秋的中山带着微凉的风,我走进了广东省“中山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之2025年中山市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教材培训活动”讲座。当珠海黄真博士以 “聚焦科学新教材 提升科学教学新质量” 为主题展开讲座时,那些萦绕在教学中的困惑,正被逐一解开。
黄真博士对新教材的解读让我茅塞顿开。她结合粤教科技版教材实例,剖析了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四大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特别强调新教材 “大单元情境贯通” 的编写特色。这让我意识到,以往碎片化的知识点教学早已不合时宜。她举例的一年级“认识植物”单元,通过“校园绿植养护”真实情境串联起观察、记录、分析等探究活动,这种设计恰恰回应了我此前“如何让低年级科学课更具系统性”的疑问。
最触动我的是博士对教学角色转变的阐述。她提出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 变为“探究引导者”,并分享了课堂中 “问题串设计” 的技巧 —— 通过“为什么落叶多在秋天?”“如何证明植物需要阳光?”等递进式问题,让学生主动构建科学观念。这与我过去直接给出结论的教学方式形成鲜明对比,更让我明白新教材倡导的 “做中学”,本质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讲座中关于跨学科整合的内容令我深受启发。黄真博士提到新教材中“水循环”单元整合了地理降水分布、物理相变原理甚至古诗中的水文意象,这种设计打破了学科壁垒。联想到自己的课堂,以往很少涉及跨学科内容,未来或许可以借鉴这种思路,在“天气变化”主题中融入语文的气象谚语、数学的数据分析,让科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培训结束时,太阳头上高高挂。黄真博士“以教材为基,以素养为魂”的话语仍在耳畔。作为中山的科学教师,我深知新教材的落地任重道远,但此次培训已为我点亮了方向。未来的课堂上,我会带着新理念深耕教材,让学生在探究中真正爱上科学,这便是对此次学习最好的践行。
(撰稿: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廖仁生)
文章发布排名
- 272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105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6篇5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51篇6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 47篇7李建华名校长工作室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