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中四班本土资源课程与扎染活动计划

来源:日期:2025/9/21 9:50:48
分享到:

一、计划背景

扎染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将本土资源融入扎染活动,既能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帮助幼儿发现身边材料的价值,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与文化认同感,契合幼儿园艺术领域与本土文化教育的结合需求。

二、计划目标

1. 认知目标:幼儿了解扎染的基本工艺(扎、染),认识3-4种本地可用于扎染的材料(如本土植物染料、棉麻布料、稻草/竹片等辅助材料),知道扎染图案是扎的方式不同,染出的图案不一样

2. 技能目标:幼儿能熟练运用2-3种简单扎结方法(橡皮筋捆绑、夹子固定、稻草缠绕),独立完成1-2件扎染小作品(如小方巾、杯垫、书签),学会安全使用染料和工具。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本土资源和扎染艺术的兴趣,愿意主动探索身边的材料,体验集体创作的快乐,萌发对本土文化的喜爱。

三、前期准备

(一)材料与工具准备

1. 核心材料:白色棉麻布料(裁剪成小方巾、杯垫布等适合幼儿操作的尺寸)、本土植物染料(提前提取,如板蓝根蓝色、石榴皮黄色、紫茉莉紫色)。

2. 辅助工具:橡皮筋、木质夹子、塑料染盆(按颜色分类)、清水盆、一次性手套、围裙、本土辅助材料(干燥稻草、细竹片、旧棉线)。

3. 教具准备:扎染成品(手帕、挂饰、书包)、本土材料实物展示板、扎染步骤短视频/图片、幼儿作品展示架。

(二)经验准备

1.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周边或社区,观察本土植物(如板蓝根、石榴树),讨论这些植物能做什么,铺垫材料认知。

2. 提前在班级播放扎染工艺小视频,让幼儿初步感知扎染过程。

四、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初识扎染与本土材料

- 活动1:认识本土扎染材料(集体活动,30分钟):展示本土植物、棉麻布料等材料,幼儿触摸、观察,教师讲解这些身边的东西能让白布变漂亮;展示扎染成品,引导幼儿观察图案差异。

- 活动2:扎染步骤初探(区域活动,20分钟/次):在美工区投放扎染步骤图和半成品,幼儿尝试用橡皮筋、夹子给白布做造型,不染色,重点练习扎结方法。

第二阶段:动手尝试扎染创作

- 活动1:基础扎染实践(集体活动,40分钟):教师示范折叠扎结染色漂洗完整步骤,幼儿领取材料自主创作(如扎染小方巾),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解决扎不紧、染料沾手等问题。

- 活动2:本土辅助材料探索(小组活动,30分钟):分组提供稻草、竹片,幼儿尝试用不同本土材料扎结,对比橡皮筋扎的稻草缠的图案差异,鼓励大胆创新。

第三阶段:作品展示与延伸

- 活动1:扎染作品展(集体活动,25分钟):将幼儿作品挂在展示架,幼儿介绍我用了什么本土材料,染出了什么图案,教师拍照记录,制作班级扎染作品集

- 活动2:扎染用途拓展(区域活动,20分钟):在美工区用幼儿扎染作品制作小挂饰、杯垫,让幼儿感受自己的作品能有用,强化成就感。

 五、家园与环境支持

1. 家园互动:发放本土扎染任务卡,请家长带幼儿寻找家里的本土材料(如旧棉线、干树叶),记录我找到的扎染材料,回园分享;邀请有扎染经验的家长进园,辅助活动开展。

2. 环境布置:用幼儿扎染作品装饰班级墙面(如扎染小天地)、门窗挂饰,在材料角展示本土扎染材料实物,营造沉浸式主题环境。

六、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否主动尝试、探索本土材料)、作品完成情况(能否独立扎染、运用本土材料)、语言表达(能否说出扎染步骤和本土材料),评估计划目标的达成度,为后续调整提供依据。

方正县城北幼教中心

20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