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班本土资源课程与扎染活动计划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一)背景
方正县拥有独特的本土资源,如方正大米种植文化、森林生态资源、抗联红色印记等,可转化为幼儿熟悉的课程素材;扎染作为传统手工艺术,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与审美感知,二者结合可实现“本土文化传承+艺术素养培育”的双重价值,契合小班幼儿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的学习特点。
(二)总目标
1. 本土资源课程:引导幼儿感知方正县本土特色,萌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积累简单的本土文化认知(如认识大米、常见树木、玉米等)。
2. 扎染课程: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扎染的简单步骤(如折叠、捆扎),感受扎染图案的随机性与美感,提升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二、学期课程安排
1. 感知启蒙:认方正地图、大米与家乡树木;赏扎染作品,学折叠捆扎。
2. 探索深化:探大米变化、认本土动物、听抗联故事;试不同捆扎工具与单色印染。
3. 整合展示:玩本土知识游戏、、画家乡地图;试双色印染,完成方巾/围裙等作品。
三、课程实施保障
(一)资源准备
1. 本土资源:联系本地农场获取大米样本、种稻图片;收集家乡树木树叶、抗联主题绘本(简化版);邀请家长分享家乡故事。
2. 扎染资源:准备安全无毒的食用级颜料、白色薄布料、卡纸、皮筋、毛根、小水盆等,确保工具适合小班幼儿操作。
(二)教师支持
1. 提前学习方正县本土文化知识,熟悉扎染步骤,确保能清晰、简单地引导幼儿操作。
2. 关注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差异,对动作较慢的幼儿提供一对一帮助,避免幼儿产生挫败感。
(三)家园协同
1. 发放“家乡资源征集令”,邀请家长带幼儿寻找家乡特色物品(如树叶、大米包装袋),丰富课程素材。
2. 学期末邀请家长参与“课程成果展”,观看幼儿扎染表演、听幼儿分享本土小故事,增强家园共育效果。
四、课程评价
1. 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如是否主动观察大米、积极尝试扎染)、表达情况(如能否说出“这是方正大米”“我扎的是五角星”),评估课程效果。
2. 成果性评价:结合幼儿的扎染作品、本土绘画、“家乡小地图”,判断幼儿是否达到预设认知与能力目标。
3. 家长反馈:通过问卷、面谈,了解家长对课程的满意度及幼儿在家中是否主动提及家乡或扎染相关内容,持续优化课程。
方正县城北幼教中心
2025年9月1日
文章发布排名
- 265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103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6篇5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51篇6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 47篇7李建华名校长工作室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