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课例分析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第二学段关于小数的要求指出: (一)课标内容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感悟计数单位。 2.会进行小数、分数的转换,进一步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 (二)课标学业要求: 1.能用直观的方式表示分数和小数 2.能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和两个小数的大小。 3.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转化成分数)。 4.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小数和分数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和数感。 (三)课标教学提示: 1.在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小数和分 数的意义,感悟计数单位。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与小数有关的数学文化,理解、描述各数 位上数字的意义,进一步提升数感。 我们发现三个版本都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之后进行教学的,理解小数性质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化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而小数性质的学习也需要小数意义的知识做支撑,两者互相呼应,互相沟通。其次,学习小数的性质,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是先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进而回归数学原理,再进行相关应用和解释,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悟小数性质的价值。同时,理解小数性质的过程,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序发展(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 1. 笔者在以往对《小数的性质》这一章节的实践教学中发现,我们在以往得教学中是不是把小数的性质看得太简单了,只关注应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学生难以从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的角度去理解小数性质的本质内涵。也就是说对于对于小数末尾添0和去0,小数大小不变,其本质是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这件事情存在一定的思维困惑,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会发现学生对于小数末尾可以添0,但是小数点末尾不能添0以及整数末尾不能添0,这个理解是存在一定的思维困惑的。 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定为深入理解小数的性质的本质内涵。 2. “小数的性质”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知识结构上,它前承“小数的意义”,后启“小数的大小比较”,也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对建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意义重大。 基于以上分析,我的教学重心定位于通过演绎推理感受小数的性质的必然性,直观表征物的使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如何更清楚地看到小数相等,变成如何给予思维必要的表象支撑,促使演绎推理的有效发生。是否看得最清楚不是最要紧的,能切实帮自己“想下去”的,才真叫“直观”! 因此主要设以下 8 个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 1——一个水杯在商店A的售价是10元,可是在商店B的售价是10.00元,思考去哪家购物更便宜?并说明理由。 关键问题 2——仔细观察这些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关键问题 3——如果没有单位,你能比较0.3和0.30的大小吗? 关键问题 4——3个0.1=30个0.01? 关键问题 5——1个0.1=( )个0.01 关键问题6——小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 关键问题7——既然我们在3的末尾添0,小数的大小是不变的,如果在3的前面添0,小数的大小还是不变吗? 关键问题8——今天学了什么?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呢?既然有小数的性质,如果把小数变成分数,会不会有分数的性质呢?
文章发布排名
- 222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96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1篇5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 50篇6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43篇7幸福职教工作坊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