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园小班幼儿品德教育融于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本文以小班化幼儿园的德育结合传统文化研究为选题背景,尝试探索小班化幼儿园德育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具体策略以及取得的效果,以研究结论说明与幼儿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传统内容对小班幼儿道德发展的作用。在剖析幼儿道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说明传统文化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价值,根据小班儿童身心发展实际,探索小班化幼儿园将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具体策略及方法,以研究结论说明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对于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延续和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根基。
【关键词】
幼儿园小班,品德教育,传统文化,融合
一、引言
幼儿阶段是幼儿道德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道德教育对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包含有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等丰厚的德育教育资源。幼儿园大班幼儿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传统文化中,一方面能够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能使幼儿在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中不自觉地接受道德教育,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研究小班化幼儿园德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意义深远。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品德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由于小班学龄前儿童年龄小,认知程度低,道德发展更多受环境影响及向量,比如当幼儿说“孔容让梨”的故事时可以理解谦让的道理,通过传统礼仪进行教育,比如进餐礼仪及见面礼仪能给幼儿养成文明及受教化的习惯,这些传统文化有利于幼儿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下接受道德教育,对良好品质的培养有一定帮助。
(二)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西方文化的引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定“沉寂”危险。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儿童的道德教育中,可以让他们从小认识到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学习儿歌、诗歌、游戏等。幼儿通过传统文化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可以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幼儿家长也能将所学内容反馈给幼儿,从而让幼儿家长也关注到传统文化的传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促进幼儿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前儿童德育教育中,让其知道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及传统,懂得自己属于中华民族的一员,通过让儿童参与过春节、过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民族节日的文化活动,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幼儿园小班幼儿品德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了解较少,在传统道德教育中,很容易出现讲故事、绘形象的状况,忽视深入和分析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导致教师运用传统文化进行道德教育时呈现较为独特的方式,缺乏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这对小班教学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影响了其教育成效。
(二)教育内容和形式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
由于幼儿园将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纳入德育教育,所以目前教学内容选择还缺少系统性的规划,没有针对小班儿童年龄特征及其认知能力而有所安排。形式还过于单一,即以一对一讲授为主,缺乏活动实践及互动的环节。例如,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孩子对了解传统文化并没有兴趣,小孩若没有经过角色扮演、绘画、手工艺等手段,而仅仅是听老师讲述故事,其德育效果并不明朗。
(三)家园合作不足
家庭是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对传统文化接受的程度。但是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不够密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部分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缺乏教育孩子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方法,而幼儿园无法及时向家长提供他们开展传统教育的相关文化活动,造成了教育一致性差,传统文化影响儿童道德教育的因素不能落实。
四、幼儿园小班幼儿品德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要定期开展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培训,聘请专家、科学家授课,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教育内容可以涵盖历史、文学、艺术、礼仪等方面的文化,使教师领会并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可以鼓励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探究出适合自己小班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手段和途径。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的方法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师技能。此外幼儿园亦可为教师提供一些相关材料,比如书籍、光盘和网络课程等,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提高。
(二)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及认知水平特点,选取动画、趣味性、容易理解的传统文化内容。选取道德教育方面有关的简单道德故事、儿歌、童谣等。例如《守则》的部分内容采取三字、一句话、两句、一首押韵的形式来书写,幼儿更容易记忆、理解。也可以选取传统节日内容,如过春节习俗、元宵节的灯(元宵节的全圆糯米汤丸)。通过讲故事、看图片、手工制作等形式,认识传统节日的起因和意义,感受节日气氛,培养孩子的感情、道德。流行的游戏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玩围巾、跳楼等,这些游戏简单、有趣味,小班幼儿容易接受,可以培养合作精神、规则意识等。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故事、做演示、做讨论等。为了吸引儿童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传统文化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把故事内容表演得富有活力,这样才能牢牢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同时可以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方法,锻炼幼儿思维、语言等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反思历史真相。
(四)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联系簿等形式宣传开展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对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和重视,让家长在幼儿家庭里能够提供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建议等,引导他们在家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如与家长一同在家欣赏传统文化历史读物,观看传统文化画作,带孩子参加庙会、传统戏曲表演等等。另外,幼儿园也可以开设传统的亲子类文化活动,如父子工艺、亲子诗歌诵读等。改善父子关系,实现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
五、幼儿园小班幼儿品德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效果
通过对传统文化融入小班幼儿园儿童的道德教育活动探究获得了较大的成效,幼儿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有较大提升,对他人更富有爱心和教育意识,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初步形成较好的规则感、责任感;小朋友们乐于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兴趣十足,对部分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习俗有些许了解,培养了儿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促进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国内校际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为传统文化教育搭建了一个良好环境。
六、结论
传统文化融入小班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要有效地实现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提升老师传统文化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加强家校合作,既有利于儿童良好品性的养成,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也增强了儿童的文化认同感。未来继续要在今后教育中探寻将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小班教育中的教育方法和途径,继续改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提高幼儿园道德教育质量和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时代,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伴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学前教育小班德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学前教育者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虚拟技术教学方式等现代信息技术。把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开发与教育紧密结合,能够提升幼儿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有效性评价研究工作的开展,及时总结先进经验与失败教训,不断优化学前教育实践活动方式,使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有效发挥对学前儿童德育的重要作用。
文章发布排名
- 224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96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1篇5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 50篇6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43篇7幸福职教工作坊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