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论文《扎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来源:日期:2025/4/23 7:48:58
分享到: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重视,并意识到在推动非遗传承中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扎染作为我国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之一,在秦汉时,经过弓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形成了多种手法,在2006年正式列入国家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将非遗融入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整体对非遗整体的认知,能够将文化传承的种子从小种进幼儿的心理。随着“国潮”的兴起,这一传统手艺被许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许多设计师和艺术家将其家人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使其成为现代和历史的结合。将扎染这一传统工艺引入幼儿教育,使其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种子,是我们接下来应该研究的问题。将这一工艺引入幼儿园,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在他们心里留下爱国的种子,让他们从小接触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到祖国独有的魅力。因此,本人将扎染对幼儿园的实践和传承进行研究,以扎染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染  幼儿教育

一、引言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提出,引导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美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孩子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更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使其身体各因素得到和谐与协调发展。

二、国家政策对扎染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将非遗融入进来,不仅可以让幼儿在一个有意义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还可以让幼儿在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遗的传承,并对扎染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保护。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扎染,健全扎染保护传承体系,提高扎染保护传承水平。”①可见,扎染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党和国家对非遗有着高度重视。

三、幼儿园主题活动在扎染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能从社会学习经历中获得他们所处的文化的习惯与性格,幼儿在学前期已经开始表现对社会的认知与态度。可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扎染教育不仅可以将非遗进行传承,还有利于对幼儿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对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培养也非常有益。

四、扎染活动的独有价值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非遗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推动传统记忆及其他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①开展传统会议主题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得到对扎染独特的理解,加强幼儿对传统文化作品的认知,对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幼儿园开展园本特色课程积累素材,对于扎染的保护和传承也有着促进的意义。

五、扎染的制作过程

扎染,历史悠久是与蜡染、镂空印花并肩的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它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物体进行扎、缝、夹、缀等形式进行处理,使织物的部分部位不能染色,从而形成独有的图案和色彩。扎染的图案和色彩非常的丰富,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他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记忆。

六、当前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审美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在观察以往案例过程中发现,多数幼儿园在课程课程开始时,能够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幼儿对作品进行欣赏,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欣赏扎染作品的过程中,让幼儿能够理解色彩与图案的结合,体会多样扎染所蕴含的美。扎染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让幼儿享受扎染所带来的美好体验,同时也能培养良好扎染情趣,以多种感官进行审美,看待社会和自然。在幼儿园进行扎染课程中,虽未表明课程中劳动教育的体现,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幼儿自行接水并浸泡织物,将捆绑由繁入简,用橡皮筋,小木棒等物品对织物进行捆绑,对幼儿生活技能和劳动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忽视幼儿自身审美创造力

在幼儿启蒙阶段,应多以幼儿为主体,美育的基础是寓教于乐,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多以幼儿为活动得主体。

扎染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特色工艺,老师往往会按照传统扎染颜色为标准进行教学,常常以蓝白二色为主色,对不符合扎染制作工艺和随意上色的行为给予制止,这限制了幼儿想象的自由发展空间,幼儿不能及时地表达自己内心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幼儿对艺术的欣赏不是依据于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而是作为欣赏者与制作者得直接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感受。这种感受是幼儿自身的审美需要,不是为了教师教学活动目标的体现。在这种有目的性的活动中,幼儿园难免出现以教师为主导的现象。从教者为了能够让孩子能够把握好传统扎染的文化内涵,可能会出现对其预期效果不符合答案的情况下进行否定,从而使幼儿的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给予限制,因此幼儿无法获得自身所需要的审美经验。

(三)扎染教学活动中“劳”与“美”相分离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美育的实践基础”,可以说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在设计课程目标时,仅仅注重了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从而忽略了扎染制作这一过程对幼儿所需要的劳动教育,忽视了扎染教育活动中,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使扎染活动中的“劳”与“美”相分离。

七、“劳美双育”下学前教育扎染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一)将美育寓于劳育之中,激发幼儿审美兴趣

扎染活动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在活动中不断引导孩子审美能力和审美表达力,尊重孩子自发的去表达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扎染体验,不断地去发现感受体验扎染带来的乐趣。让幼儿以兴趣为启蒙,在探索中不断成长,使扎染课程在幼儿园应用中更加的具体,实时性更加的强。通过幼儿自身的课程体验,让幼儿将环境与扎染作品相结合,通过课程融入、区角摆放、生活运用,环境创设、亲子活动等途径,让幼儿成为生活中的小主人,开展丰富的学习和操作体验。

(二)完善扎染教学体系

教育者实时进行教研,相互探讨,真正适合幼儿扎染的技能方法,研究出让幼儿更便于掌握的扎染方法,并将各种扎法创设在教育教学中,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扎染认识之前,孩子们对扎染也是不知所措的,对此可以开展一系列扎染活动,通过开展扎染课程、环境创设、亲子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对扎染有浓厚的兴趣。

(三)寓教于乐,以劳育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让幼儿乐于接受美育课程来开展劳动,这样不仅可以树立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而且还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扎染课程以美工的形式开,不仅能够让幼儿得到劳动教育得到发展,也能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劳动具有非功利性、生活娱乐性和内在性,所以幼儿劳动应当幼儿自主乐意参与,内容生活化、满足幼儿自身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设计好内容,贴近生活,在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创设。在制作扎染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并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并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元素,培养幼儿的综合审美素养,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八、“劳美双育”下学前教育扎染课程的构建途径

(一)感知美:自理劳动能力增强

自理劳动能力体现在幼儿能够自主完成日常活动,包括,衣食住行,比如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睡觉、玩具归回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劳动培养,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

扎染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材料的准备,教师会告诉幼儿需要哪些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所需材料,拿取所需物品。在扎染过程中,物品准备好后,进行浸泡和幼儿能力内的扎染。在结束后,幼儿自觉将物品放回原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无形中学会了物品归纳和简单扎染等行为。同时在选取材料时,能够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对物品进行审美,对审美对象有了初步的判断,对不同物品有了不同的审美反应,引起了幼儿初步对美好事物的好奇追求与向往。

(二)发现美:园内劳动发现美

幼儿在幼儿园内进行劳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幼儿能够力所能及的进行打扫工作比如:擦桌子,简单的卫生劳动。在打扫的过程中,幼儿对不同事物进行探索、观察、感受,在教育者的引导下,从多角度欣赏事物,发现事物不同角度的美。扎染材料可以用手工纯植物制成的染料,幼儿可以亲自进行采摘,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还可以让幼儿亲近自然。这一过程培养了幼儿发现能力,激发了幼儿审美的意识。

(三)创造美:手工劳动创造美

手工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肢体,还对幼儿的大脑创作能力,审美能力,注意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手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表达出自己对美的理解,通过艺术品来创造美。家人制作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对幼儿的精细化动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不同的染、扎、捆等精细动作大胆地对人物打劫上色,色彩与图案的相结合,调动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在制作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让幼儿的内心通过扎染的制作表现出来勾勒出自己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表现出幼儿对美的认识,也实现了艺术创作与情感的表达。

、结论

扎染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不仅体现了民俗的劳动智慧,还体现了艺术表现力。在幼儿园开展扎染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思维发展性,提升幼儿对艺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对保护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

见》.[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812/c64387-32191379.html

[2]左飞.工匠精神视角下非遗扎染融入中职《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