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名师引领,勤学笃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潘怀林名师工作室纪实
为贯彻落实《滨海新区新时代强师工程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总体部署,加快滨海新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新时代名师发展平台和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滨海新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新区共成立名师工作室163个(目前有157个),其中,潘怀林名师工作室于2023年8月正式成立。
两年来,潘怀林名师工作室秉承“构建研究平台、搭建成长阶梯、打造辐射中心、成为师生益友”的宗旨,致力于提升教师教研的主动性和时效性,不仅促进了成员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引领了各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各学科的科学发展。
一、丰富活动,发挥“六大”功能
潘怀林名师工作室汇聚了44位来自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的成员,整体上具有覆盖学段全、包含学科多、分布地域广、结构层次高等特点。其中高中教师27人,初中教师13人,小学教师3人,学前教师1人,实现了“幼-小-初-高”四大学段的全覆盖;这些成员遍布天津、甘肃等省市的18所各级各类学校,其中,滨海新区区域内教师35人,武清区教师3人,北辰区教师3人,工作室还吸纳了三位慕名而来的甘肃省教师,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成员中担任校级干部的2人,担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5人,年级组长3人,教研组长11人,现岗班主任12人,这些岗位结构为深入实施“五育并举”提供丰富了的实践土壤;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前,工作室80%的成员为区级、校级骨干教师,这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基于成员组成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元化,工作室明确了六大功能定位:名师展示的舞台、骨干培养的基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引擎、学校发展的智库、教育改革的论坛。
(一)调研+分享,搭建名师展示的舞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的通知》明确提出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为名师提供展示的舞台,以研究名师、成就名师为目标,积极研究名师的思想、经验和成长路径。
《中国教育报》曾刊发过李新翠博士的一份调查报告。调查者通过对300位名师的调查(包括10人深度访谈),获得了这样一组数据:87.9%的人入职时就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81.8%的人会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发展目标;60.6%的人认为成为名师靠个人努力,75.8%的人认为同伴交流更重要,87.9%的人认为专家引领很重要;90.9%的人会主动跟进学科新进展和学习教育理论,81.8%的人会经常进行教学反思,87.9%的人会经常反思学习收获;81.8%的人承担过不少于10节的区级以上公开课,87.9%的人参与过不少于3项区级以上课题,81.8%的人至少主持过1项区级以上课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名师的成长之路是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艰难过程,名师培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努力、同伴交流和专家引领的共同作用。
为激发成员的内驱力,工作室负责人潘怀林校长积极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先后两次作了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暨自我发展规划的定制》《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的专场培训,全体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交流分享学习心得,经与同伴交流,各位成员明晰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为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工作室通过定期举办公开课的方式为学员搭建展示的平台,助力学员向名师进发的同时,也为全体成员的发展提供了专业引领和科学示范。
(二)理论+读书,筑建骨干培养的基地
名师工作室要真正成为骨干教师培养的基地,要懂得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掌握教师培养的方法。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并实现可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较早的研究当推富勒( F . Fuller )的关注阶段论,他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括为:任教前关注→早期求生存关注→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学生。此外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包括费斯特的“教师职业周期动态模式”、可德菲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和林伯曼的“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等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比如我国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三维度”和“十四方面”的框架:
1.专业理念与师德
①职业理解与认识
②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③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④个人修养与行为
2.专业知识
①教育知识
②学科知识
③学科教学知识
④通识性知识
3.专业能力
①教学设计的能力
②教学实施的能力
③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的能力
④教育教学评价的能力
⑤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⑥反思与发展的能力
2023年工作室开展了主题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名师,助成长”的学名师读书分享活动。学员通过研读《卓越教师第一课——于漪谈教师素养》《好大一棵树——记于漪老师》《做校长,顶大的事就是培养青年教师》几本著作,进行自我对照、集体反思,工作室将优秀学员的学习体会发布到公众号,帮助更多渴求进步的教师获得成长的力量。而我们的成员通过不断探索和深刻反思,进一步完善了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个人发展的明确方向,极大增强了主动育人意识,以更加积极饱满地热情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三)展示+反思,教学示范的窗口
自工作室成立创立之初,我们便秉持着“学科育人、素养铸魂”的理念。积极倡导以问题激活有效课堂,以反思提升教学智慧,以激发学生内驱力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策略。
2024年11月15日工作室以滨海新区第二批新建教育集团“交流互学”活动为平台,借助“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学员“未来教育家讲堂”及共同体展示交流的机会,积极对接9位正高级教师,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在名师团队的指导下,工作室9位成员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其中初中课程4节,高中课程5节。课后分别由9位正高级教师进行现场点评,通过名师点评,授课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任务的设置、教学过程的把握、教学细节的打磨等问题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极大提升了教学素养,开阔了教学视野。此次教学展示不仅面向名师工作室成员,同时也面向教育集团成员校教师和滨海新区第二批新建教育集团A1组其他教育集团的教师代表,充分体现了工作室以教学展示引领区域教学的示范作用,也推动了教育集团以“名校领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整体提升”为基本思路内涵发展的工作进程。
(四)规划+课题,科研兴教的引擎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室的工作始终着眼于聚焦课堂,促进学生素质培养的科研兴教道路。在此过程中,工作室明确了“带着问题去课堂,在实践中做好研究”的科研方向。
为充分了解工作室各位成员的教科研能力水平,全体成员分别完成了《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调研表》和个人获得的各类教育教学奖项统计。这一举措旨在为后续的教育科研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2023年12月20日工作室发布了主题为“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科研任务,鼓励成员教师从所给出的9个精选项目中选择1个或多个展开研究。紧随其后,在2023年12月23日我们要求全体成员撰写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并于年底完成《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手册》。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成员们明确个人发展方向,也促进了整个工作室的团队建设与专业发展。2024年3月潘怀林校长以《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题开展滨海新区“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王若冰以《中小学学校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为题开展滨海新区“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同时汉沽一中的董克胜、塘沽七中的陈美丽作为负责人承担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题的区级信息化课题。这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不仅强化了工作室成员“科研兴教”的意识,也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紧密结合个人实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动力,形成了“教有所依,研有所据”的“教研一体化”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这一重要论述的生动诠释。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科研兴教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名师+互助,学校发展的智库
名师工作室与所在学校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离不开名师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包括办公场地、活动设施和教学工作安排等。因此,工作室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搭建平台,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良策,为学校品牌建设打造精品,进而为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为打通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堵点,工作室主持人潘怀林校长经常为学校教师、学员作专题讲座,还特邀天津市教科院专家肖庆顺博士、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马开剑教授到校传经送宝。肖教授的《中小学课程思政内涵及其高质量实施途径》专题讲座,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为学员及与会教师注入了改革思维,提供了清晰的课程思政实践思路。马开剑教授的专题讲座《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综合实施》从实践层面破解了劳动教育窄化、弱化、虚化、淡化的难题,使老师们感受到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并为与会学员教师打开了“五育并举”课堂改革新思路。
因工作室助推课程改革的理念新、步子迈的实,工作室主持人潘怀林校长多次受到光明教育、至善学堂等多个平台的邀请做主题讲座,还受邀为薄弱校和兄弟省市开展讲座,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工作室持续发挥聚能团的强大效应,通过导师引领、同伴交流实现共同成长,多名成员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比中获市区级奖励,所撰写的论文发表在部级、市级刊物上。工作室成员在各自学校或担任领导干部,或作为骨干教师,或作为教学主力各自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他们将名师工作室的收获成果带到本职工作中去,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形成了点对点的智库对接,发挥了工作室在学校发展中的智库作用。
(六)交流+合作,教育改革的论坛
名师工作室除了服务于成员所在校外,还为更大范围的区域教育发展提供帮助,尤其是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东西部重点帮扶的学校。名师不再是学校独有的资源,而是成为区域乃至全社会共享的公众资源。建立名师工作室,旨在实现名师效益的最大化,加快构筑区域教育的人才高地。工作室主持人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为学校和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言献策,组织专题研讨,使工作室成为激发创新思维、评点教育现实的平台。
2024年6月至8月,工作室联合段红名师工作室、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十一中学、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教育局,共同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四次以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课程思政、学校管理的创新策略为主题的线上交流研讨活动。本次交流研讨,共计48人次发言,涵盖学科教学、教研活动、班主任治班方略、中层干部职责、课题研究、学生评价、学校德育管理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经验分享,通过区域联动和成果展示,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提升了教师发展的专业化水平,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二、精准定位,促进“四名”发展
潘怀林名师工作室的定位是:培养“四名”,即“名教育集团”“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
(一)组团式发展——名教育集团
随着滨海新区集团化办学工作的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入,如何发挥工作室在此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工作室工作的重点规划内容之一。工作室将“通过组团式发展打造名教育集团”作为战略发展定位。
目标定位:依托教育集团,提高集团校在新区的影响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管理人才。规范集团化办学,促进集团化教学,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做好“七个一”专题。规范课程体系,实践校本课程的规划与开发,丰富现有课程资源;重视科学教育,让科技为教育赋能,做好创新实验班工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新成立的教育集团,汉沽第一中学教育集团以高标准进行规划,关注集团整体发展,积极促进各成员校协调共进,开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评一体化”交流活动。
(二)重点式培养——名校长
名校长是教育的领航者,更是教育创新的推动者,肩负着引领教育发展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教育家型校长后备梯队的培养,则是我们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深谋远虑。
“重点式培养——名校长”计划的目标定位:一是打造名校长团队,通过教育集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活动,进一步彰显名校长引领教育发展的使命、责任,提升名校长思想引领实践创新。二是培养中青年校长,遴选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校长进入名师工作室学习研究,加大培养力度。努力促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一批教育家型的校长后备梯队人选。
目前工作室内王若冰、陈美丽已经分别担任学校德育校长和教学校长,两位校长从一线教师到中层主任再到校级干部的成长经历,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和学校的重点培养。工作室中的教育家型校长后备梯队人选还将不断扩充,必将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实践式锻炼——名班主任
目标定位:我们的“实践式锻炼——名班主任”计划旨在强化班主任队伍的基石,精进德育管理的艺术,构建一套科学、公正且充满激励的班主任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生敬业、充满活力的班主任团队。让名班主任成为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引领着整个团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进发。
2024年1月24日,潘怀林校长为汉沽一中班主任做能力提升培训,同时,王若冰对《汉沽一中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细则(试行)》进行了详细解读。在过去的两年里,工作室中的12位班主任,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书写了一段段动人的教育故事。其中,5位班主任所带的班级荣获区级优秀班集体称号,4位则收获了校级优秀班集体的荣誉。
(四)专业式成才——名教师
目标定位:依托工作室,立足“伙伴式”,让成长不寂寞;立足阶段实际,在观察中思考成长;立足创新,在变化中不变。指导青年教师:规划好成长的“出发点”,滋润好成长的“发展点”,反思好成长的“质变点”,记录好成长的“支撑点”,咬定好成长的“立足点”,实践好成长的“爆破点”。
工作室秦玲老师的成长比较具有代表性。她加入工作室之初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参加潘怀林名师工作室的相关活动,得到工作室骨干教师的指导,确立了个人职业发展阶段性目标。此后,她立足思政课程育人的广大天地,勤于探索,努力实践,在2023年天津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天津市第十届“双优课”评比中荣获优质课奖项,2024年还被评为天津市津门杰出教师。在名师工作室的助推下,她正朝着名师之路快步前行。
2024年7月28日工作室主持人潘怀林校长受邀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品牌建设论坛活动。活动中,潘怀林校长进行了经验分享,潘怀林名师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特色品牌名师工作室”。
展望未来,本工作室将矢志不渝地深耕教育沃土,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培训,凝聚团队智慧,统一成员思想认识,力求在教科研领域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将严格科研管理,确保每一项研究都精益求精。同时,深化成员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课堂互访互学,搭建起智慧碰撞的桥梁。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积极拓展跨区域交流合作,探索东西部教育协作的新模式,三年内精心培育一批教育领军人物,包括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携手推动集团化办学进程,共同创建品牌学校的新篇章!
文章发布排名
- 219篇1刘宇航名园长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 96篇2广东省科技教育廖仁生名师工作室
- 70篇3成都市汪在文名校长工作室
- 65篇4辜晴名师工作室
- 51篇5宋金平名师工作室
- 50篇6湖南省陈全宝名校长工作室
- 43篇7幸福职教工作坊
工作室评测排名
- 3020分1甘肃省景耀勇名师工作室
- 2707分2周开军名师工作室
- 2119分3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
- 2012分4社旗县第二高级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
- 1740分5张贵栓名师工作室
- 1717分6袁朝乐化学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