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林伟:教育不要刻意,也不要随意,但要注意,更要留意

来源:日期:2022/12/14 19:31:56
分享到:

1.jpeg

林伟,现任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支教任广西环江毛南族第二高级中学校长、副书记,兼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正高级教师(二级岗),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任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和雷州市第二中学副校长,“思意数学”首倡者和践行者、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持人。

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导师组数学学科专家、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培训指导专家、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兼职教授、多所师范院校兼职教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深圳市首届课程改革专家、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2.jpeg

主持国家、省、市级课题13项,出版专著《思意数学教学论》《思意数学----林伟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教学论》《思维学导式数学教学概论》《师者行者——一位正高级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等11部,主编和参编教育类书籍10多部,发表教研论文200多篇。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有100多人次获奖,获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有2项成果获得首届和第八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1项获得广东省中小学创新成果奖。

被授予国家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获得“人民教师”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名教师、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获得者、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第二届“中国好老师”、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教师。


3.jpg


林伟名教师工作室历经三个周期(一个周期是3年)的探索,确立了“价值引领、知识拓展、思维训练、能力构建”“四位一体”的培训理念,按照“两线交替联动,三阶逐级提升,十训培训方式”的实施思路。以“思意数学”为主线,打造以教学、科研、培训为核心,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探索“主体性、体验式、活动型、项目化、创造性”的“由优秀教师走向卓越教师”的最优培养模式。

工作室开发出专业发展“十门课程”、个体修炼“十项功课”团队研修“十种模式”和群体修炼“十大行动”。工作室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培训项目35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工作室三个周期考核均评为广东省优秀工作室,目前学员有22人获评正高级教师、6人获评广东省特级教师、6人获评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工作室先后有1项专利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1项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或果荣获广东省中小学创新成果奖;6部著作出版发行,33篇论文发表,其中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7节公开课录像获奖,其中1节课被九洲音响公司出版发行。

工作室经验被《全国百家名师工作室发展启示录》《中国名师工作室名录》《我和我工作室》收录。《中国教育报》《广东教育》《中小学班主任》、全国工作室联盟网、全国名师工作室网、广东名师工作室联盟网等报刊网络都做了报道。


教育理念

从教32年来树立了“适合是最好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为学而教,不教之教”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思意数学、思意课堂、思意教学、思意教育”的教学主张,形成了“激情、自然、朴实、灵动、致用”的教学风格。

在思意课堂中,坚持六大特性:

认知性:认知活动--合理--晓之以理--达理;情感性:情感活动--合情--动之以情--通情;实践性:实践活动--合用--导之以行--致用;交流性:交流活动--合群--处之以群--平等;创新性:创新活动--合新--创之以新--创新;互长性:平等互动--合伙--共同发展--共进。

思意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尽量从“有尽”的“思”中解读出“无穷”的“意”来。从而达到思意教育,即“教”之“底蕴”就是为“梦”而教;“教”之“准则”就是遵“性”而教;“教”之“本真”就是因“学”而教;“教”之“意义”就是为“生”而教;“教”之“智慧”就是顺“势”而教;“教”之“境界”就是达“成”而教。 


教育故事

2022年2月13日,我被邀参加全国名师联盟“百家讲堂”主讲人。当主持人介绍我是全国知名教师时,我心里有点忐忑,暗暗回忆起我的“思意”成长之路。回溯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发现自己对“思意”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零散到系统,与“思意”渐为一体。

思意·生机:一次讲座,一个光环

我成长的步伐于1995年的市师德报告团宣讲会。那天,我在会上作了题为“做一个无愧伟大时代人民教师”主题演讲。没想到反响特别强烈,我的头上仿佛戴上了光环,在大家的期待下,我暗暗对书中的“名师”心驰神往,对教学痴迷至极。

自那以后,我认识到扩宽知识面,读书的必要性,体会到“有思想”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阅读教育学、心理学和人学科学方面的书籍。同时,我将思考注入课堂,开始了“思维学导式”教学探索,在各级各类研究课和比赛中不断实践、研究、反思和磨炼。并且获广东省两次教学成果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研究、阅读、反思是成长的翅膀这个道理。

思意·生活:一个迷思,一步台阶

记得2002年参加广东省高中数学骨干高级研修班学习,在此期间,我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也查阅了一些专业书籍。虽然自己在课堂教学、高考研究、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将自己的一些看法理成文字发表,但是教学总是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在如何有效组织教学,怎么样引导学生思考等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研究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我开始关注学生,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有趣,关注教什么、怎么教,开始思考孕育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如何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我一直感到有些迷茫,如同怎样用一条金线把自己教学的一点一滴串起来变成有价值的项链一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大量查阅文献,请教专家,观摩反思公开课,主动承担课题研究,深入研究课程,......。慢慢地走出迷茫的我,仔细收集、不断沉淀自己在教育生活中感受到的点点滴滴。

2006年我参加广东省第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师培养对象研修,其中有一个学习任务要求学员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或教学主张。这次研修活动为我打开了新的研究之门,让我找到了突破口。

后来,我通读了各个阶段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我的教学理念找到了依据——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能力和关键品格。我想这就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和根本。

于是立足课程群的研究,结合自己在研的课题,我走上了一条“学习——实践——反思——写作”之路。在全力构建“思意数学”的路上,我有了一次次思考,一番番实践,一份份反思、一项项成果。自那以后,尤其是研修硕土和博士期间,我终于明白了:所谓成果,原来是全身心投入教育生活的自然回报,在成长路上,思意生活是一种教育生活,也是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必然样态。

思意·生长:一路磨炼,一番涅槃

打开研究思路的我,在思考、实践、表达中继续前行。记得1996年学校通知参加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邀请市教育局教研员到学校来指导教学,他对我说:“把数学思维与认知情感结合起来上。”于是我就请教学校数学科组长,也是我当时读中学的数学老师,跟他一起磨课、备课、说课,然后上课试讲,让大家听课,并提出意见,不断修改,研究如何把情感和思维融入课堂每一个环节。从那之后,不论备课,或者是上课,或者是研究,“思维·情感”这几个字一直伴随着我。直到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数学职务培训,省里要求我上一节录像课作为他们示范公开课,也是我已经评上正高级教师之后的一节面向全省数学教师的公开课。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林正高,你就把的风格和特色展显出来。”在备课时,我认真地思考“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是什么样子”,然后思考“自己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教师所有的思考和做法,最终指向的都是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多的是教知识背后的意义,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尽量从“有尽”的“思”中解读出“无穷”的“意”来。

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找到智慧,在实践中凝炼教学理念。经过一段实践和梳理,我凝炼出“思意数学“作为教学主线,并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思意数学”的认知性、情感性、实践性、交流性、创新性和互长性,强调了教学目标定位适度、教学内容重构适合、教学方法选择适当、学习指导介入适时、作业训练匹配适量、过程测试评价适宜。在此基础上,逐步物化了一批成果:“思意数学”课堂构建、“思意数学”“六种”模式、“思意数学”课型构建、“思意数学”评价标准、“思意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路径等等。

思意·生命:一群身影,一份追求

何谓名师?名师首先要做到“站起来是一座山,内心充满激情和自信”,其次要做到“坐下来是一本书,有丰富的内涵,能让人读而不烦”,最后要做到“躺下去是一条路,能帮助别人和引领别人”。

非洲有一句谚语:“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独自行动。如果你想走得远,就结伴而行。”2012年成立广东省林伟名师工作室以来,以“思意数学”为载体,我带着工作室学员们一起磨课,一起备课,一起说课,一起登台上课,一起研讨。在这些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个个代表着“民主精神”的身影:有兢兢业业的奉献者;有认认真真的求知者;有不断创新的开拓者;有在教坛饱经风霜的苍松;有在教研方面蓬勃萌动的新秀。名师工作室将这些“民主精神”化身的学员们的智慧集中在一起,研究“思意数学”的内涵、模型、框架、属性、课型、路径、课程。“思意”究竟是什么?我再次思索这个问题。我想:“思意”是一种精神,是以学生生命发展为使命的精神追求;是教育者的一种生命自觉,也是团队成长共生之力。

一路走来,随着对教育的理解逐步深刻,我将更加坚定地扎根在教育的沃土,更加真切地触摸教育的脉搏,不懈思索和追求教育的本质。做一名老师除了要有高度、厚度,更要有宽度,我将继续用 “激励人、培养人、影响人” 这三个词指引自己今后的工作。 





文稿信息-

供稿丨林伟名教师工作室

审稿|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版权丨本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