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名师工作室网

学段 总站
首页>名师工作室动态

让爱的音符飘进每一个窗台——廖光新音乐工作室开班授课

来源:日期:2021/1/7 7:28:34
分享到:

1609902206454.jpg


恩施晚报讯(通讯员吴磊 刘薿琳)“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2020年12月29日,宣恩县椒园镇中心小学合唱室内,音乐教师廖光新带领“土家娃合唱团”正在进行歌曲《小池》的展示表演。舒缓的节奏下,学生们和声整齐,歌声悠扬,博得听课教师阵阵掌声。

为了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音乐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当日,由宣恩县教学研究室主办,廖光新音乐工作室承办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研讨活动在椒园镇中心小学举行。廖光新音乐工作室及全县各中小学30多名专、兼职音乐老师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共分课堂展示、研讨评课和专家讲座3个环节。在课堂展示中,宣恩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教师李青霞执教歌曲《我们跳起来》,运用体验、感知的方法,在律动、听辨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节拍韵律。县民族实验小学教师杨琴执教《老爷爷赶鹅》,紧紧抓住“旋律、速度、力度、节拍”4个要素,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要素的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县教学研究室音乐教研员覃遵波则围绕“合唱的呼吸及技巧”,与学生们分享合唱的乐趣。椒园镇中心小学教师廖光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合唱展示,教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覃遵波说:“合唱其实是一种爱的传递,只有让学生们在爱的熏陶中逐渐成长,才能将美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才能让孩子们更健康地成长,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作为廖光新工作室的一员,县民族实验中学教师黄娇觉得,上好音乐课还需要不断学习乐理知识,探究音乐课程教学方法。

为了让老师们从理念上更新对合唱教学的认识,州教师研修中心音乐教研员刘洪莲受邀进行专题讲座。刘洪莲说,音乐课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回归本真;要注意儿童的童真化及声音的整合,在训练时要发掘、融入更多民族元素,让合唱教学唱出更多心声,唱上更大舞台,影响更多孩子。

作为这次活动的策划者之一,廖光新表示:“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音乐老师群策群力,才能让音乐教育走得更远。”2020年10月,在宣恩县委人才办、县教育局支持下,廖光新率先成立州内第一个音乐课程名师工作室,并选取“学生合唱”为突破口,积极融入恩施州民族民间歌舞元素,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合唱文化”。

据了解,工作室一方面积极吸收县内优秀音乐教师,一方面邀请名优教师到校讲座,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坚持每月定期联合乡镇中小学开展一次“手拉手 一起唱”研讨活动;建立了末位退出机制,推动工作室合唱研修活动向标准化、专业化转变。同时,工作室要求教师踏踏实实地从备一节课、上一节课、听一节课、研一节课做起,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促使工作室成为优秀教师切磋教育教学艺术的平台,带动更多音乐教师不断成长。

谈及工作室以后的打算,廖光新说:“一定会坚持做下去,带动更多学校参与,让最偏远的学校也能传出合唱的声音,让爱的音符飘进每一个窗台 !”他盘算着,争取支持,带领新一届“土家娃合唱团”多参加合唱比赛。